2015-11-02 11:31:07
孩子犯错,无论老师还是家长第一反应都是先生气,后责备,以口头警告或行为处罚的方式结束对孩子的教育。这种常见而又令孩子紧张,甚至害怕的常规性教育,或叫惩罚性教育往往触动不了甚至改变不了犯错的孩子,教育效果可谓微乎其微。这样的结果老师清楚,家长知道,但面对犯错的孩子,还是无法控制和改变固有的处理态度和方式,于是孩子终日诚惶诚恐。这对于一个弱小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煎熬啊!
因为体会被惩罚的滋味,所以,在养育儿子8年的时间里,我几乎没有使用过惩罚教育,偶尔会使用常规教育(生气、责怪加提醒),但更多的是使用欣赏教育。
有家长质疑:孩子都犯错了,自己气都气不来,还欣赏他什么呀?面对犯错的孩子,只有站在孩子角度想问题的父母和老师才能走进孩子的心,得到孩子的信任,改变错误就变得顺理成章,指日可待。这样的教育是有效的教育,这样的教育才是孩子喜欢的教育,这样的父母是孩子喜欢的父母,这样的老师才是孩子爱戴的老师。
我的孩子是一个守纪律,争上游的二年级学生,平时在校常常得到各科老师的表扬,但孩子毕竟是孩子,虽则努力成为好学生,但也有因无知或其它原因而犯错的时候。面对老师的批评和责备,他常常感到很恐惧。当面对垂头丧气,无精打采的孩子时,我没有站在老师的角度给孩子雪上加霜,而是站在他的角度用欣赏的目光给他力量。我深深地知道,孩子犯错绝不是故意,即使故意必有原因。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成为坏孩子,愿意被老师和家长责罚。如果我不走进孩子的心,不从他的角度想问题,孩子必定无法吸收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,最终使自己成为一名好学生。
临近期末考试了,孩子认真上课,努力复习,希望自己能取得骄傲的成绩。我信任孩子,相信他能做好考前复习。当我满怀信心,安享自由的时候,连续两天,我收到了老师的“投诉”信息。第一条信息:今天数学模拟测试,敬贤做完了,在那里看课外书。乍一看,嘿,孩子做题很有信心嘛,这么快就完成了,还自觉地拿出课外书阅读,不错(孩子书包里常备一本课外书,以供课间无聊时阅读)。当我向老师表示欣慰时,下一条信息来了:这是不允许的。我的心沉了一下:哦,原来孩子犯错误了。老师不是向我报喜而是反映情况来了。那天晚上,我向孩子了解情况,可没说几句,他就一脸紧张。我明白孩子紧张的原因是害怕妈妈生气。为了舒缓情绪,我故意轻松地问:“儿子,老师说的情况属实吗?”
孩子紧张地点点头。
“嗯,妈妈猜你一定很早做完试题,但又没到交卷的时间,觉得无聊就看起书来了,是吧?”我努力走进孩子的心。
“嗯。”孩子还是紧张地回应。
“你抓紧时间看书,是因为不知道考试规定---不允许看试卷以外任何书籍?”
孩子继续点头。
我望着神情紧张的孩子,笑着说:“嗯,儿子啊,你考试阅读虽然违规了,却说明你把妈妈的话放在耳边了(利用课间或无聊时间阅读),妈妈高兴呀。”
孩子微微抬起头,望着我,不一会儿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了。
“这次不知道考试规则,犯错误了,妈妈不会批评你,但希望你能下不为例,好吗?”
“好。”孩子笑着答应了我。
孩子犯错,家长应该要及时引导他认识错误、纠正错误,但在这个教导的过程中,无论面对大的、小的、影响面广的、后果严重的错误,都要先站在孩子的角度,以同理心贴近孩子,以体恤者帮扶孩子,最重要的是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。闪光点在黑暗中被挖掘出来,黑暗将被驱散,光明就会来临。
看课外书不是一件坏事,相反是一件值得赞许的事,只是孩子选择了不恰当的时候而为之,如果家长能发现这件闪光般的好事,先肯定,后引导,那么,孩子因犯错而惊恐的情绪将会得到极大的舒缓,听家长的教诲自然就不成问题了。
犯错而显得愁眉苦脸的孩子因妈妈的体恤和宽容,很快就变回阳光男孩了。我相信他一定能记住妈妈的话,做到下不为例。即使孩子日后重犯,作为父母,我们依然要用信任的眼光看孩子,用体恤的言语慰藉孩子,只有在信任的前提下,孩子才能假以时日彻底与错误说再见。
我相信,所以我坚持。
过了一天,老师又给我发来另一条信息:今天我让敬贤跟你讲一件事情。一条没有后文的信息,实在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老师的信息是什么意思呢?让孩子亲自告诉我,多半不会有好消息。我着急,问老师,结果老师发来的信息更让我坐不住了:等着吧。天哪!我的等待会迎来好消息,还是坏消息?不知道,也不敢想,无奈之下,我只好耐心等待孩子放学。
等啊等,终于等到放学时间了,我赶紧去接孩子。孩子走出校门,一把搂住我,小嘴巴开始不停地讲呀讲。
“今天我们班又进行了一次语文模拟考试。”
“哦,是第二次模拟考试了吧?”
“嗯。”
“你做得怎样?有信心取得好成绩吗?”
“嗯……不过……我又不自觉地看了同桌了。”儿子有点儿不好意思。
“什么?你又犯规了?怎么可以看同桌呢?你又作弊了……”儿子的话激起了我的情绪,声浪不自觉地翻滚起来。我记得这是儿子自上学以来第4次作弊。第一次作弊发生在一年级上学期。因为完全不懂得考试规则,所以看同桌试卷犯规了;第二次作弊发生在一年级下学期,刚学会查字典的他在测验时,公然查字典答题;第三次作弊是发生在二年级上学期,因为同桌看他试卷,影响他做题,自控能力不强的儿子把眼光飘到同桌的试卷上,第三度作弊。这次又是什么原因犯规呢?我有点怒火中烧,幸好及时自救:不气,不气,既成事实,气也没用。我轻声地叹了口气。
“哎呀妈妈,你别生气好吗?我实在不是故意犯错的,我有信心做对那道题,但又担心会错,所以一时控制不住就……”儿子十分懊恼。
“李老师发现了,对吧?”
“嗯。这次我没有抵赖,向老师承认错误了。”儿子高兴地向我报喜。
“哦?真的吗?这次你不像上次(第三次作弊)那样死不承认?
“是的。”
“作弊的事是老师要求你向我汇报的吧?”孩子点点头。
终于明白老师要让孩子告诉我的是什么事了。听完孩子的汇报,我有点儿失落:为何儿子无法根治作弊的坏毛病?是什么原因促使儿子第四次作弊?
我的脑瓜转了几下,把所有的气抛到九霄云外,收起黑脸,展露笑容:“好样的儿子,这次虽然又犯规了,但不像上回那样,死不认罪,诚实的表现让妈妈欣慰啊,妈妈表扬你。如果老师没有要求你向我汇报情况,你会自觉地说出这件不光彩的事吗?”
“会。”孩子笑眯眯,坚定而快速地回应我。
“作弊是一种不好的行为,妈妈希望你不要再犯了,养成习惯,后果最终还是要自负的……”
关于这次作弊,我没有过多批评孩子,既成事实,再怎么批评警告也于事无补。在得知事情经过之后,我由怒变悦,因为我看到孩子的闪光点:诚实。
还是那句话:用欣赏的目光看孩子,用理解的姿态慰孩子,在黑暗中发现亮光,用亮光指引孩子前行。
我想:孩子的作弊行为是不对,也应予以制止和纠正,但作弊背后我要用理解的心态去面对他,这样,他才能在妈妈的宽容中认识问题,纠正错误。儿子渴望语文100分已经到了极点,对于他来说,语文100分就像久攻不下的敌营。整个二年级,无论小测、大测还是期末考,他都无缘语文100分,也许求胜心切吧,他忍不住做出了第4次犯规。然而,理解归理解,宽容归宽容,儿子第四度犯错再次引起我的关注:要孩子遵守纪律,接受结果,只有解开他的100分情结才能办到。
如何让孩子接受求学不是求分数?如何让孩子接受任何分数都是自己学习的结晶?如何让孩子轻松对待大小测验和考试呢?如何让孩子知道诚实比高分数更可贵呢?很多问题摆在面前急需我去思考和解决。我不能掉以轻心,更不能拖延时间,源头不疏通,问题不解决,孩子的未来堪忧矣。
(学信家长原创内容,转载请标明出处。)
上一篇
暂无数据下一篇
学信家庭教育-糖果效应